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红沙蚕养殖技术 常用沙蚕饵的品种品质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21:30:00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沙蚕,俗称海蜈蚣、海蚯蚓、海虫等,属于海洋环节动物多毛纲沙蚕科,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底栖无脊椎海洋生物,它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是鱼、虾、蟹人工育苗和养殖的优质活体天然饵料。是餐桌上的美味海鲜品,又是极好的钓饵,人称“万能钓饵”,尤其适合深海钓鱼,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沙蚕养殖技术,常用沙蚕饵的品种品质。         红沙蚕养殖技术

  1、红沙蚕亲本来源

  红沙蚕繁育生产亲本来源有两个:一是沙蚕繁殖季节从海边和盐田采集性成熟异沙蚕体;二是用充分生长,将要变成异沙蚕体的沙蚕进行人工强化培养,使其变成异沙蚕体。

  2、红沙蚕人工育苗与养殖方法

  (1)亲虫培育。繁殖节前30天,挑选个体完整、健壮、反应灵敏的沙蚕准亲体进行强化培育。每天投喂金藻、小硅嚣、海洋红酵母和配合饲料3~4次,日投喂单细胞藻15万~20万细胞/升和配合饲料30~50克/米2。控制水温23~25°C、盐度28~30。

  (2)人工繁殖。红沙蚕繁殖期一般在春季1~3月和秋季8~11月,当亲体性腺成熟时挑选体色鲜艳、无机械伤、活力强、性腺饱满的异沙蚕体(异型体),按雌雄(7~8):1的比例放入水槽的产卵网箱中,加入适量消毒海水诱导产卵和排精。待生产完毕后,移出已产亲体和产卵网箱,用海水洗卵几次,洗去多余的精液。

  (3)受精卵的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0~20个/毫升,施E天TA、抗生素各2毫克/升,控制水温23~25°C,pH值7.8~8.6,盐度25~28,充气量保持在每分钟达到总水体的1.5%以上。孵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质,避免受到原生动物的入侵;同时须注意经常搅底,以免受精卵下沉,造成缺氧死亡。幼体出膜后用350目筛绢网收集,倒池培养。

  3、红沙蚕幼体培育

  (1)刚节幼体培育在水温22~24℃的条件下约2天可孵出三刚节疵足幼虫,刚孵出幼虫以体内的卵黄油球为营养,无需投饵。2天后卵黄油球消失,此时需及时投饵。饵料以海洋酵母、金藻、盐藻、扁藻、小硅藻等单细胞藻为主。每天投饵3次,每次投喂海洋红酵母0.5~1.0毫克/升,单细胞藻10万~20万细胞/升。到达五刚节疵足幼体后可适当添加技喂金藻粉、小硅藻粉和螺旋藻粉0.5~1.0毫克/升;保持水温22~25°C,盐度28~30,pH值8.0~8.6,光照1000~3000勒克斯;浮游阶段需每天换水2次,每次各50%,早晚各1次,换水网目从300目起逐渐减小为100目,同时施放光合细菌、利培露、利生素等,以调节水质。幼体发育至五刚节疵足幼体时,应倒池将其转入投放到幼虫培育池继续培育。

  (2)幼虫培育幼虫培育池需铺放粒径5~10毫米的细沙,沙床厚度为5~7厘米。将发育至五刚节幼体期幼虫投放池中,放养密度20万~30万尾/米2。每天定时换水5次,水淹没沙床后保持30分钟排出。换水时投饵,饵料以80%硅藻粉和金藻粉+20%粉料,日投饵量为3~5克/米²,以少量多餐为原则。经过30~45天的培育,幼沙蚕可长至体长2~3厘米,即11刚节以上,此时可出苗分池养殖。

  4、红沙蚕成虫养殖

  成虫养殖期沙床厚度为12~15厘米,粒径为0.5~1.0厘米的沙石,放养密度为8000~12000条/米²,养殖水温为6~30℃,盐度为20~30。每天定时换水3次,水淹没沙床后停留30分钟排出。进水时投饵,饵料为70%粉料十30%硅藻粉和金藻粉,投饵要求均匀,日投饵量为沙蚕体重的3%~5%,根据沙床表面残饵量酌情增减。在养殖期间要根据沙床池底情况冲洗沙床和适当施放一些水质改良剂,保持养殖环境清洁,提高养殖成活率。2~3厘米幼虫经5~6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10~12厘米成虫。

  沙蚕生活习性

  沙蚕在潮间带极为习见,亦见于深海,在岩岸石块下、石缝中、海藻丛间,以及珊瑚礁或软底质中均为占优势的无脊椎动物。主要食其他蠕虫及海产小动物。除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的日本刺沙蚕等少数种在生殖前无多大形态变化外,沙蚕科的多数种在生殖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称异沙蚕体,有的有性节出现于体中后部,使虫体呈现两个不同的体区;有的如大眼沙蚕、中沙沙蚕等有性节仅发生在体中部,使虫体呈现前部无性节、中部有性节、后部无性节三个明显的体区。

    异沙蚕体的主要变化是:口前叶触手和触角缩短,眼变大并具晶体,疣足在无性节仅背、腹须膨大,而在有性节除背、腹须基部膨大外,并出现附加的叶片状突起,刚毛叶变为宽扁叶片状或扇形,刚毛亦逐步为游泳桨状刚毛所替代。雄性的背须具齿状乳突、肛节长出特化的感觉乳突。内部变化包括肌肉的分解和重组、消化道的自融、体腔充满生殖产物,结果使虫体变化(雄性乳白色、雌性蓝绿色),这都有利于沙蚕由底栖转入生殖浮游。由于环境(温度、月光等)的影响,性成熟的雌、雄沙蚕个体先后离开栖息地,起浮于海面排精放卵。多个雄性个体围绕雌性个体旋转运动,这种生殖现象称为婚舞。婚舞后,雌雄个体大多下沉于海底死去。现中国发现具异沙蚕体的沙蚕有35种。

  常用沙蚕饵的品种品质 

    沙蚕是各种鱼类都喜欢的食物,且身体上有鳞光,在海水里比较明显。

  沙蚕类钓饵使用与保存主要有两种方法,既使用活饵和盐渍饵。用活沙蚕作钓饵的优点是入水后蠕动强烈,目标显眼,加之断裂处有腥浓的体液,能有效地刺激鱼群的摄食强度。因此,活沙蚕在海钓中是使用最广泛的大众化钓饵。 

  购买商品饵也要挑选体表颜色鲜红,活动蠕动强烈,无 过多伤损,无血水溢出的沙蚕。生命力旺盛的沙蚕不但宜保存,操作过程也比死亡变质的省事。 

  活沙蚕保存最好用冷干毛巾包裹,可有效地吸附水分和受伤虫体内流出的粘液 ,保持饵团干爽,控制钓饵温度均衡,延长保质期,防止沙蚕短时间内死亡及腐败变质 。盐渍沙蚕要解决两个难题,即排控水分和防止氧化。将活沙蚕拣净杂质后撒上精盐,平摊于干毛巾上,待其水分被吸掉以后,再分包封闭保存。 

  钓饵使用与鱼种的关系 

  “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情。”鱼种不同,摄食行为各有特点,对钓饵的品质要求有喜有恶自然合情合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鱼吃一方饵,正所谓好吃不如好吃,所以即便是海钓“万能饵”的沙蚕类,对鱼群的诱惑同样也存在着大小强弱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之。

     以上都是关于沙蚕、红沙蚕的养殖的介绍。

上一篇野猪科学饲养方法 野猪养殖三大误区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